文章来源:亚洲金融与发展协会 发布时间:2024-04-30 09:54:23
日前,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再创新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0.78万亿元。
自今年1月以来,我国公募基金规模稳步增长。今年1月至3月,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分别为27.36万亿元、29.30万亿元、29.20万亿元。这意味着,与1月底相比,公募基金规模在3个月内增长超3万亿元;与3月底相比,公募基金规模在短短1个月内增长超1.5万亿元。
公募基金发展已超过25年,近年来,公募基金规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自1998年发行首批公募基金以来,2017年6月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0万亿元;2021年1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0.59万亿元,这是公募基金首次突破20万亿元。从零到20万亿元,走过22年时间,但从20万亿元到30万亿元,公募基金仅用了3年零3个月的时间。
尽管整体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但我国公募基金发展仍存在诸多掣肘。例如,公募基金行业大而不强、公募基金投资业绩不稳定、公募基金结构不平衡以及股票型、混合型等主动权益类型基金发展缓慢等。
当前,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历经风雨的公募基金行业早已成为资本市场最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且肩负着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建设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历史使命。公募基金的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发展、财富管理、社会民生、国家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发展起点,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频繁被提及。4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新“国九条”是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勾勒出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新蓝图。新“国九条”提出,加强证券基金机构监管,推动行业回归本源、做优做强,推动证券基金机构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良好的行业文化和投资文化。这对公募基金行业的投资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
在新的发展起点,需要更加注重投资者回报。当前,公募基金是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方式,公募基金已成为中小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然而,公募基金行业存在“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困局。长期以来,公募基金的收入与规模直接挂钩,这造成投资者的持基体验不佳,长期来看,不利于公募基金的发展。新“国九条”强调,全面加强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设,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和投资组合,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这是对现有的公募基金发展思路的一种纠偏,只有投资者满意,公募基金才能走得更远。
在新的发展起点,需要更加注重“长钱长投”。稳定的“长钱”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公募基金作为资管行业权益投资的代表,权益类产品虽然发展迅速,但规模占比依旧较低。截至2023年底,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万亿元,持股占比提升至7.3%,成为A股第一大专业机构投资者。新“国九条”提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这就要求公募基金充分发挥价值发现作用,挖掘更多有成长性的优质企业,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这些企业。
在新的发展起点,需要更加重视“软实力”。行业文化是基金行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内功和根基。新“国九条”提出,积极培育良好的行业文化和投资文化,持续开展行业文化综合治理。这对公募基金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作出规范,避免不良风气与道德风险,落实文化治理,强化声誉建设,引导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将业务绩效与合规文化并重,从而进一步促进证券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公募基金规模不断攀升的当下,公募基金行业必须以实现“做优做强”为目标,强化风险管理,丰富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以专业的服务赢得投资者信任,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活力,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